2024年12月22日
站点公告:
首页 > 华媒专版 > 正文

郑红南:数字友好智慧养老
2022-05-30 19:02:10   

摘要: WDFC世界数字友好大会以汇聚人类思想之光共建数字友好世界为主题,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CWTO数贸会)发起创办,首届大会于2020年8月18日在北京环球财讯中心成功召开。 DFG智库专家委员 郑红南DFG数字友好全球智库专家委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智库观察郑红南以数字友好理念所构建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可以在老人、老人亲友 子女、涉老智能设
     WDFC世界数字友好大会以“汇聚人类思想之光共建数字友好世界”为主题,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CWTO数贸会)发起创办,首届大会于2020年8月18日在北京环球财讯中心成功召开。
 
  
       DFG智库专家委员
 
  郑红南DFG数字友好全球智库专家委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智库观察郑红南以“数字友好”理念所构建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可以在老人、老人亲友/子女、涉老智能设备制造商和信息系统开发商、养老服务运营商以及监管部门之间,构建各方共同遵守的“数字友好”规范。能够很好的让老人及其亲友、志愿者,设备和软件研发者,运营者,都能分享科技及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参与和应用智慧养老生态系统的同时获得收益。同时,“数字友好”理念在智慧养老生态建设中的落地应用,也能够有效推动智慧型低碳养老环境和服务的发展。
 
  中国快速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限于国情,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当前,居家养老服务正在从依赖社区周边较弱的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向智慧养老技术、资源及服务体系转化。随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养老领域不断出现的“数字鸿沟”,及时将“数字友好”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开放性理念赋予智慧养老领域,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老人、老人亲友及服务参与者已成为智慧养老探索的新向方和发展新趋势。
 
  着重开发“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使得“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系统可以无障碍地服务于老人、老人亲友、涉老服务商、涉老设备制造商、涉老服务平台运营商和政府监管部门,“数字友好”智慧养老将贯穿于智慧养老服务的全过程。
 
  一、老龄化、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现状
 
  2020年中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老龄人口2.64亿(占总人口数的18.7%),老龄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65岁以上人口1.85亿(占总人口数的7.6%),80岁及以上人口3580万人(占老龄人数的13.56%)。其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90%:社区养老7%:机构养老3%的“90、7、3”模式,并且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步降低,0-14岁人口占比也在降低,劳动人口的抚养比在上升,中国的养老压力在逐年增加,因此单纯依靠人力的支撑的养老服务模式,都不能解决庞大数量的老人养老问题。
 
  中国老人主要采取的是居家养老模式,而居家养老的设施和服务还很弱,尽管许多城市所开展的社区养老服是面向居家养老而设立,包括北京市开展的养老服务驿站,但实际绝大多数(80%以上)也不能盈利,其持续性主要靠政府支持,一旦政府支持资金断裂,其模式将不可持续。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小、散、乱”,即服务规模小、缺乏组织而服务管理松散、管理较乱,缺乏标准和流程等,尤其是养老服务缺乏足够的专业化的整合,包括评估、分级、低成本的服务套餐设计、管家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服务。
 
  因此,需要构建基于数字友好型的智能技术和智慧养老信息系统之上的养老服务系统,以使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和服务设计能够精准,并由于依靠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才能广覆盖、共享各种服务、优化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并降低服务成本。
 
  二、居家养老智慧化和友好型是居家养老的发展之路
 
  人类以迈进信息社会,并逐渐用数字文明优化或替代传统的工业文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也同样逐渐渗透到养老领域,智慧养老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视、支持政策和引导。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及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并与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
 
  智慧养老是将互联网、物联网及其承载的智能设备、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在一起而研发的应用于养老领域的信息系统,并结合新型辅具并整合线下的各专业涉老服务商,为在养老机构及其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各种相关的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务。
 
  智慧养老将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尤其是创新居家养老模式。从理想的方面看来,智慧养老解决了仅靠人力做不好、做不到、不愿意做、规模小、组织困难、低效和高成本等诸多问题。
 
  随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相关的智能设备、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近几年发展较快,例如层出不穷的老人定位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辅具、便携式或者穿戴式生命体征参数监测仪,以及各种养老APP和信息系统等。毫无疑问,智慧养老将将成为未来养老行业的重要方向和主流趋势。
 
  三、基于“数字友好”构建的智慧养老才能走得更远
 
  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之路仍然面临多方挑战。例如从信息共享和开放、隐私的保障、服务主客体之间的互信、个性化和精准服务,到具体的养老服务,如:身体与精神健康、人文关怀、生命尊严保障等需求和服务,再到普遍存在的老人使用智慧养老系统以及智能设备的“数字鸿沟”,都急需通过“数字友好”转型升级,探索以可接受的成本、服务模式、盈利模式,并提供符合监管标准的养老服务的发展途径,实现对现有养老服务模式的补充、提升或创新。
 
  面对数字时代、信息时代、智能设备等的迅猛发展及其在非老人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但因为技术和产品适老化程度很低,多数老人不会上网,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对智能技术更是一无所知。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的不断推进,这个群体正面临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无法共享技术进步的成果会使老年人群体产生相对剥夺感、信息隔离感,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一直以来,实现共建共享和“数字友好”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目标,但与数字生活的格格不入会让老人认为被社会冷落、抛弃或淘汰。“数字鸿沟”使老人变成了数字弱势群体,不利于数字友好社会的建设,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
 
  老人们普遍的对智能设备和智慧系统的接受和使用均存在较大的障碍,一方面是老人的特点决定的,但另一方面,智能设备和系统本身并没有基于“数字友好”的理念进行研制开发。就目前国内的智慧养老发展,从已建立的信息系统和设施看,似乎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理念中,长期存在“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的三重三轻现象。已应用的涉及智慧养老的信息系统、智能设备等工具因其普遍的适老化等问题所造成的“数字鸿沟”,尤其是近两年突发疫情而社区被迅速封控期间,使得老人群体的日常养老生活受很大的影响,其中各种系统和设备的复杂性、设计和操作的不友好性所造成的“数字鸿沟”,使得绝大多数老人短期学习并熟练使用变得更加不可能。事实上,针对老人群体,无论后台采用了怎样的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老人群体、残障群体依旧无法享受和体会到这些技术发展的便利性,其根本原因是其前端不够适老化,设备和系统基本没有体现对养老领域的“数字友好”。
 
  市场经济所普遍推崇的的“狼性文化”同样存在于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商、设备制造商、涉老信息系统开发商和平台运营商之间,林立的信息孤岛、不同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松散的合作关系、甚至是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雇佣不合格员工、没有合适的训练、刻意压低价格等),使得养老服务方案的精准设计和个性化服务均难以实现,这些“数字鸿沟”与“数字友好”所推崇的包容、开放和互惠的理念需要填平。
 
  因此,需要智慧养老系统及其服务基于“数字友好“理念构建,只有实现了包括老人及其亲友、各服务商、智能设备制造商、政府监管部门、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商等之间的开放、包容、互惠和互信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四、“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迭代—从示范到成熟
 
  2020年,8月18日的首届世界数字友好大会上,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杨勇主任和刘泽枫秘书长发布了《世界数字友好宣言》和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并给出了“数字友好”中国定义:数字友好是一种人与数字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和数字文明趋势,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以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改善,最终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
 
  将“数字友好”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开放性赋予智慧养老领域,可以让数字化发展的成果惠及老人。通过着重开发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使得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系统可以无障碍地服务于老人、老人亲友、涉老服务商、涉老设备研制厂商和政府监管部门。
 
  “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将贯穿于养老服务的全过程,并且促进在养老技术、养老运营模式、养老服务模式和护理/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包括智能化的养老辅具、老人营养餐、护理培训和实操训练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本质上数字友好的提出和发展,将促进整个养老产业中技术、设备和服务的进一步融合与迅速发展。
 
  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发展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经历从传统、信息孤岛,到初级智慧,再到“数字友好”的智慧方向迭代,其过程需要各方有一个通过实践和体验时间,才能真正认知并达成共识。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体现“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示范项目和系统,将有利于推进整个演进过程。包括建立智能信息系统与智能设备示范、智慧养老系统与服务生态示范。
 
  1.智慧养老系统与服务生态示范
 
  服务生态示范建立的目的是,优选可以加入生态的合作者,通过开展示范性的养老服务寻找老人及其亲友真正的养老需求并依此优化服务方案和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实现各参与方的磨合及调整利益分配。
 
  ●服务生态示范的组织形态
 
  智慧养老系统与服务生态示范,可以通过组织和构建虚拟养老院将联合有意向参与到“数字友好”智慧养老生态建设的涉老服务商、养老智能设备制造商等,将多种技术和服务进行融合设计,并制定生态示范公认的服务流程、标准和评价系统,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居家养老的智慧化,实现优化的环境和社会治理,避免因建设更多实体养老院所造成的建筑、土地、装修装潢等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实现低碳养老。
 
  重点规划和实施线上线下闭环的服务,打通各个环节的“堵点”,同时所有参与者分享“数字友好”的成果。
 

 
  ●以老人为中心的闭环服务设计
 
  基于“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型虚拟养老院的规划,需要将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置于服务闭环和全流程中进行统筹规划,对每种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以及所涉及到的人及机构/部门等进行设计和实施。规划设计过程,本着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即充分体现“数字友好”的包容和开放性所蕴含的“个性化、用得起、愿意用、能够用”特点,而不是以服务商为中心,也不是以信息和数据为中心。
 
  这种以老人为中心的“数字友好”智慧养老系统,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设计有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套餐。其线上服务包括实时在线的服务请求呼叫及及时的服务响应、实时的紧急告警传递和有预案的应急响应、实时的体征参数监测和健康预警及其远程医疗服务等;而线下服务包括助浴、助医、助残、助游、助娱、心理慰藉等;参与服务的涉老服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包括照料服务机构、服务者和志愿者、政府监管部门、老人及其亲友或监护人等。规划过程基于数字友好的开放、互惠、公平的理念,科学系统评估各服务环节、人和机构,各自可能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后果,尽可能降低人力介入到无效的服务中去,建立精准服务分析评价体系,设计个性化的养老护理、饮食、康复等方案。
 
  ●融合与价值分享
 
  数字友好的智慧养老多维度信息需要被广泛融合并放在养老生态圈中分享并产生价值,包括各种养老服务、各类服务成本、政策和流程及其标准、风险要素、各养老专业服务商间的分工合作及信用信息、服务的可持续性因素、老人及亲友与服务者之间的互动合作、老人及亲友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其与线上系统之间的互动等,包括老人子女甚至是活力老人通过分享护理、慰藉等经验知识而获益的情形,这种基于Web3.0的模式将使得原本是消费者/用户的老人及其子女成为生态链的增值者同时也是获益者。多维度的涉老服务信息数字鸿沟的消除,不但需要消除信息孤岛,而且要使养老信息产品化和商品化,使之具有价值并流动和应用起来;信息源头生成者和数据加工者,应当确保信息的可信、可用、可靠、安全,摒弃各自为战的做法。
 
  通过建立志愿者积分或“时间银行”,实现爱心的传递,全社会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需要遵循“数字友好”公理,权威部门构建具有公信力的时间银行“兑换”体系,并基于诸如区块链等技术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并使得现在付出的为老服务时间可以递延、转移、未来的兑付、…,形成整个社会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邻里相互守望、彼此养老互助的社会风尚和良性向上的“数字友好”局面。
 
  2.智慧养老信息系统与智能设备示范
 
  选择实现线上养老服务功能的设备、系统开发和通信运营商、并在监管部门管理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一个以智慧养老信息系统为基础并以运营商网络连接多种用途的智能设备,构成小而全的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线上),与多种养老服务(线下)组成完整的、闭环的养老生态示范。其目的是验证和调整前端设备的适老化水平以及被老人及亲友们能够接受的程度,优化各子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互信和安全,同时检验各子系统的人机界面的友好程度。
 
  按照智慧养老系统线上构成,包括:1)前端感知部分—如可穿戴/或者非穿戴式体征参数监测、居家安全智能巡视设备、家庭周界和室内安全监控设备、远程医疗设备以及老人定位装置等;2)数据汇聚及其传输链路—包括电信运营商或广电网络的有线宽带、4G/5G等无线链路;3)云端的与计算服务器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等;4)展现部分—如区域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中心的集中显示系统、监护人和养老服务人员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及其APP等。
 
  所有这些部分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字友好”的要求,即按照前端适老化、通信多样灵活、后端智能化、服务者和用户移动端数据可视化、端到端可管理及其对运营过程的支持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并且各信息模块或子系统、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设备、运营控制管理、各服务商(人员)终端设备,需要同时实现设备与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数据接口和数据共享所涉及的安全性、互信处理。
 
  五、结论
 
  以“数字友好”理念所构建的智慧养老生态系统,可以在老人、老人亲友/子女、涉老智能设备制造商和信息系统开发商、养老服务运营商以及监管部门之间,构建各方共同遵守的“数字友好”规范。能够很好的让老人及其亲友、志愿者,设备和软件研发者,运营者,都能分享科技及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参与和应用智慧养老生态系统的同时获得收益。同时,“数字友好”理念在智慧养老生态建设中的落地应用,也能够有效推动智慧型低碳养老环境和服务的发展。
 
  通过建立“数字友好”智慧系统系统的示范,可以将服务模型和系统模型在实践中验证、修正和优化,直至成熟而普及,使得“数字友好智慧养老”理念惠及更多大众。

上一篇:2022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媒体见面会隆重举行
下一篇:嵌入式居家养老 托起幸福“夕阳红”

分享到: